我校苹果选育取得重要突破
赵政阳团队预审通过两个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系)
“浓冠”(暂定名)
“浓金”(暂定名)
由陕西省苹果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率领的苹果研究团队,历经十余年育成的两个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系)(暂定名为“浓冠”、“浓金”),10月14日在白水苹果试验站通过了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预审,这是我校在苹果自主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突破。
在评审过程中,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通过考察现场、答辩质疑和果实鉴评,对两个苹果新品种(系)的综合栽培性状、果实品质等给予高度评价,建议继续完善配套栽培技术,条件成熟后尽快扩大试栽区域和示范规模。近期以来,陕西省科技厅、果业局有关领导,渭南、铜川、延安、咸阳、宝鸡等市及甘肃、山西等省的20余个苹果主产县业务部门领导或技术干部也先后深入学校白水苹果试验站进行实地考察,对这两个新品种(系)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果实品评,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浓冠”苹果(暂定名)为晚熟、红色品种(系),由“秦冠”、“富士”做亲本杂交,历时13年培育而成。多年来,经在陕西白水、旬邑、扶风等地的区域试验,表现出结果早、易丰产、品质优、适应性强等优良特征。果实个大,平均单果重283g,圆锥形,果面着鲜红色,色泽艳丽,果面光洁;果肉较细,酸甜适口,香气浓;果实10月中旬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硬度7.2kg/cm2,耐贮藏。早果性、丰产性、抗病性接近秦冠,明显优于富士;果实品质明显优于秦冠。
“浓金”苹果(暂定名)为晚熟、黄色品种(系),由“秦富1号”(富士短枝芽变)和“粉红女士”做亲本杂交,历时14年培育而成。经多点区试,综合性状优良。果实黄色,果面光洁,果点小,无锈,外观优于“金冠”和“王林”;大果型,平均单果重296g,果形端正、高桩;肉质细脆,酸甜适口,风味浓,品质优。果实10月中旬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硬度8.84kg/cm2,耐贮藏。为短枝型品种,早果、丰产,易栽培。
学校苹果试验站为推进苹果新品种(系)“浓冠”、“浓金”的示范推广,目前正在通过校园网进行公开征名,届时将邀请有关专家对征名结果进行评审,最终选取最佳名称作为新品种的正式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