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一、中心简介
我校生物技术中心于2000年下半年开始申请筹建,2000年12月通过学校论证。2001年陕西省科技厅在听取杨凌农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杨凌示范区,由我校牵头建立“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校决定以“生物技术中心”为基础组建“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决定“校生物技术中心”和“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两个牌子,一个机构,并开始进行“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申请和论证工作。于2001年6月,在省科技厅主持下经省内多名专家评审通过论证,
本实验室从陕西及西北地区农业发展需要出发,以主要经济作物和畜禽的遗传改良为中心,进行以分子生物学为中心的分子遗传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发展有创新意义的农业生物技术,为克隆有关基因,培育抗逆、抗病、抗虫和高产优质的动植物新品种和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方向
目前“中心”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国家及本地区需求,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实验室建设目标,实验室建成后的主要任务如下:
(1)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
1)主要农作物抗病、抗虫的分子机理及抗病分子标记研究;2)作物抗旱分子机理研究及干旱胁迫相关基因克隆;3)西北荒漠植物抗旱生物特性及分子机理研究;4)作物优质、高产的分子机制及相关基因克隆。
(2)动物分子生物学研究
1)牛羊肉用性能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2)畜禽抗病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及相关基因克隆;3)萨能奶山羊产乳性状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4)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3)动植物基因工程
1)植物基因工程
①作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研究;②植物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体系研究;③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
2)动物基因工程
①克隆动物的进一步研究;②胚胎和组织干细胞建系及诱导分化研究;③已知性别胚胎克隆和移植技术的研究;④重要经济价值的基因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
(4)动、植物主要经济性状遗传标记及分子辅助育种
1)几种作物主要病害病原物DNA遗传标记建立;2)主要果木(葡萄、苹果等)感抗病性状的分子标记;3)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研究;4)家畜主要经济性状的分子标记,包括产绒的多层次标记、抗病分子标记、性别分子标记、多胎性状的分子标记;5)动物主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图谱分析。
(5)蛋白质及酶工程。
(6)生物信息学。
三、学科带头人
康振生 郭蔼光 陈宏 王跃进 窦忠英等
四、主要研究人员
目前有固定科研和管理人员1名。兼职人员10人,其中教授8人,讲师1人。
五、管理办法
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软件建设,在这一方面完成了以下工作:
1.制定了实验室规则。
2.制定了大型仪器验收管理办法。
3.制定了大型仪器使用制度和培训方法。
4.完成了现有仪器的使用操作手册。
5.制定了实验室开放服务办法。